昌江农业命脉-石碌水库

从半块残碑到让文物活起来——读李公羽著《苏东坡昌化江遗踪考论》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5-04-01来源:苏学研究

看到有关新闻报道,本以为李公羽老师《峻灵独立秀且雄——苏东坡昌化江遗踪考论》是一篇普通的研究论文,认真读过,才发觉这是一部考古研究专著,观点鲜明,问题独到,考辨详实,论据充分,功底深厚,堪称鸿篇巨制。作者既非专业考古工作者,亦非学院派专家学者,完成这一专著,实在令人称奇。

一、考论专业性强、可信度高、影响力大

李公羽老师不辞劳苦,多次往返昌江,以三年多时间认真研究考证,在多方面专家的指导和昌江县专家学者以及当地民众的帮助下,实地研读峻灵王庙碑,开展田野调查和民间调查,查检大量文献史料,多次召开学术会议研讨,反复考论这高72厘米,宽66厘米,厚15厘米的半块残碑的石材来源、风化程度、文字出处、迁徙地点,研判刻碑人物和刻立年代,终于取得重大发现,形成重要成果。《峻灵王庙碑》碑文系苏东坡所写,史料是有记载的,已无争议。至于庙碑系谁所立,什么年代所立,作者通过翻检文献,实地考察,反复辨读断碑残文,得出现存残碑实为建炎二年昌化县令何適所立,记录东坡至昌化及撰写《峻灵王庙碑》的经过 。作者认为:第一,这并非东坡笔迹,不是东坡手书。第二,碑文不仅包括东坡文,而且在东坡文之后还有一段树碑人撰写的说明文字,这段文字目前未见史料记载。第三,目前为止,查史上昌化县令无何人祈,也不存在何大人撰文而请祈先生书写之事。

图片 1.png

2020年1月11日,海南省苏学研究会举办“苏学研究的时代意义——纪念苏东坡北归中原920周年暨诞辰983周年媒体座谈会”,苏启雅同志(右二)出席并发言

李公羽老师这一考论发现,经多次专业学术会议研讨,上海古籍出版社严谨编审出版,弥补了海南苏学研究的空白,增添了苏学研究的亮点。特别是我们从此书的序言中,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陈才智先生从中华文学史料学的角度研究,对此书作出的评价,认为李公羽先生的重要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于将何適与明代崇祯昌化县令张三光《重立峻灵王庙小记》中的文献记载联系起来,在宋代到明代湮灭不彰的历史链条上补了重要的一环,印证何適所立之碑的真实性。第二,以残碑文末提到的折彦质,推得何適是宋代建炎二年时的昌化令,则他碑上的跋文,不仅可补《全宋文》,也可补历代方志中的一位重要地方官员,虽然他品秩有限,但却是海南文化史上的重要一环,更是苏海中一朵耀眼的浪花。第三,公羽先生据两宋之际李纲《建炎时政记》所载,订正了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关于折彦质“建炎四年贬昌化军”的记事,认为应是建炎元年(1127)。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一考论,专业水平很高,是非专业人员干了专业的事,考论史料丰富,佐证周祥,思路清晰,推理有据,合情合理,是一次成功完美的跨界研究,使海南苏学研究大放异彩。这一考论专著,体现了作者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一丝不苟的治学功力,至虔至诚的考古追求,值得海南文物界、苏学研究者深思和学习。

二、昌化江遗踪考论是苏学研究者的行动自觉

从峻灵王庙的半块残碑和苏东坡的《峻灵王庙碑》及《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 》,到一部思考和论辩缜密的考古理论专著,既宣传了苏东坡一生亲民爱民为民的民本思想,又彰显了李公羽老师作为一名苏学研究者的理论功力和行动自觉。他肩负海南苏学研究的使命,潜心研学东坡诗文,详细研判峻灵王庙碑,亲力亲为,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作出新判断,取得新成果,说明海南苏学研究存在大有可为的空间。他的考论专著为海南苏学研究注入新鲜血液,拓展了思路,树立了榜样,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和鼓励。海南苏学研究者和苏学爱好者应该以此为榜样,自觉行动,主动出击,选准研究的切入点,各有侧重,小处着手(如手帖、井泉),行稳致远,久久为功,弥补苏学研究的空白或短板。

三、支持苏东坡亲临昌化县和峻灵山的考论观点

李公羽老师考论的重点围绕一山、一石、一庙、一碑、一馆、一寺,当然还有苏东坡及三子苏过、宋昌化县令何適、宋贬官折彦质、明知县张三光、清知县陶元淳等人点点滴滴的相关史料,都进入他的视野。他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民间调查以及文献考据,分别阐述了省内省外和多位专家对苏东坡是否到过海南昌化县的不同观点,最终确认苏东坡亲临昌化县、登临峻灵山、祭拜峻灵王、造访双溪馆和治平寺,题写《峻灵王庙碑》和《自昌化双溪馆下步寻溪源至治平寺二首》。之所以倾向于认同苏东坡亲临昌化县和峻灵山,一是《峻灵王庙碑》记录着苏东坡身临其境的观察和感悟。如果没有身临其境,碑文不可能写得如此具体、真切、生动、形象。在这一观点上,我与李公羽老师的意见不是略同,而是高度一致。《峻灵王庙碑》全文500多字,多处记述表明苏东坡在现场观察到的情景,以及他听闻民间传说后的感悟。对于两度为峻灵山封王之事,苏东坡可从史料得悉,但当地百姓对神山敬仰与畏惧的传说,峻灵山详细、具体、准确的位置、风貌、景物等,此前并无记载,必是苏东坡在祭山拜庙的过程中,亲耳所闻,亲眼所见。山上、山侧的景物描述和民间传说取自于现场察访,苏东坡细致地描述了此山何以成为天地之宝,何以为民众景仰、上帝敬重。甚至,苏东坡不厌其详地细述山上、山侧的特产、作用与影响:山有石池,产紫鳞鱼,民莫敢犯。石峰之侧多荔枝、黄柑,得就食,持去则有风云之变。苏东坡所见之切,所闻之实,所述之详,所记之精,非实地难能为之。二是苏东坡集儒释道于一身,被誉为五祖戒禅师转世,一生喜欢结交儒释道人士,喜欢拜访庙观,喜欢谈佛论道。祭拜海神体现了苏东坡对海洋的敬畏和虔诚的海洋信仰。早在绍圣四年(1097)六月十一日,苏东坡在被贬渡海之前,就按照当地出海拜神求平安的习俗,在徐闻祭拜了伏波将军庙,之后还撰写了《伏波将军庙碑》。贬谪儋州,既为护佑一方平安,也为感谢山神相助,寻找周边地区最有名的海神祭拜,祈求海神保佑,歌功颂德,那是苏东坡自然而然甚至是必然要办最想去办的事情。当时,周边地区最为民间崇拜、规格最高、名气最大的,当然是已经两度被朝廷封王的峻灵王了。三是认同关于苏东坡从水路赴峻灵山的观点。李公羽老师推断,东坡先生从儋州乘船,沿海岸西南方向行约半日,抵昌江入海口处的英潮港,直接登上二水洲。一者,水路比陆路近;二者,东坡有疾,步行长途不便;再者,昌化县仍属于昌化军管辖范围,苏东坡赴峻灵山祭拜属于合乎规定的行动范围。在峻灵山下,二水洲头,从双溪馆到治平寺,海南西部沧海桑田,颇有中原景象,也是麦浪芃芃,桑枝刺眼麦齐腰。只有身临其境,苏东坡才能发出如此感叹。四是苏东坡历来喜欢游山玩水。对东坡来说,每一座山都充满了神奇的魔力。他好山乐水,只要他去过的山岭,山神都乐坏了,因为他不但有佳作献世,而且会提升山岭的知名度。大到江西庐山,小到儋州松林岭,只要大苏来过,便诗如泉涌,如珠落玉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峻灵山早有峻灵王坐镇,名气不算小,但文气不够大,千年英雄、一代文豪苏东坡到过峻灵山,留下名篇《峻灵王庙碑》,使得这座小小的峻灵山笼罩着珠光宝气,闪耀着东坡文化的光芒,令人称羡。当后人登临峻灵山时,既可以看到峻灵王傲立山头,雄视大海,又仿佛看到苏东坡祭拜海神,北望中原。

四、刮目相看昌江历史文化

读完《峻灵独立秀且雄——苏东坡昌化江遗踪考论》之后,不禁抚书长叹,一叹自己孤陋寡闻,学识短浅。本人曾经担任为期两年半的海南省文物局长,自以为基本清楚昌江县的历史文化,昌江县的信冲洞遗址、昌化故城、钱铁洞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熟稔于心。全县可移动文物为数不多,连个像样的博物馆都没有。但并不知道昌江县峻灵山,山上矗立着被三朝御封的神石叫峻灵王,更不知道峻灵王庙里珍藏着这宝贵的半块残碑。数百年来,人们或以为这即是东坡先生所书峻灵王庙碑文,或以为这只是明清时期重立的碑刻,而从来无人认真研读、辨识一下碑上文字,以至这样一块十分宝贵的南宋古碑实物,置之庙前无人识。二叹海南昌化县衣冠礼乐之盛,不逊中原(见《苏东坡昌化江遗踪考论》导语)。唐太宗贞观二十年(646),31岁的王义方被贬为儋州吉安县(大致位于今儋州市海头镇至昌江县海尾镇一带)县丞。他在此地任职期间致力教书育人,开办讲学堂,有海南儒学教育第一人之称,成为黎族教育的先驱。光绪《昌化县志》载:王义方,泗州涟水人,贞观末,贬吉安丞,开陈礼乐,人人悦顺(颜)。他以传播儒学为己任,召集地方首领共商文教事宜,说服各黎峒首领,挑选学生门徒,开班讲学,亲授经书,教化荒俗。康熙《昌化县志》艺文志载:昌江之僻,衣冠礼乐之盛,在子瞻已称之,况卓然有关于政教之大者乎!昌江地处偏远,1370多年前,就有王义芳不幸被贬吉安而首开昌江文教先河,实属昌江之大幸。王义芳比苏东坡到达海南要早451年。如果当年苏东坡去昌化祭拜峻灵王,能够留驻双溪馆传经讲学,昌江的文化教育同儋州、琼山一样繁荣昌盛也未必不可!

五、让文物活起来,为昌江增添独具历史风采的文旅融合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李公羽老师对峻灵王庙碑及苏东坡昌化江的遗踪考论,是响应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号召的具体行动和文化自觉。这一考论,唤醒了峻灵王庙碑的历史,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前世今生,更好地感受它的历史魅力,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峻灵王、峻灵王庙、峻灵王庙碑,进而从苏东坡认知昌江、重视海南。通过这一考论,苏东坡昌化江遗踪的重要意义和半块残碑的历史价值,已经足以确认。这对于促进峻灵王庙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提升昌江县旅游文化资源的稀缺价值,可谓千载难逢。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海南行政学院副院长包亚宁教授出席在海南大学召开的“纪念苏东坡《峻灵王庙碑》撰写9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李公羽《峻灵独立秀且雄》首发式”。他在讲演中指出:有人可能认为,东坡是不是到过这个地方,很重要么?的确很重要。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文化脉络,乃至于文化精神的传承,不可或缺的一个层面就是历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东坡先生这样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与特殊国际影响的千古风流人物,对于当今和未来的一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海南自贸港建设,不仅要有物质方面的发展,而且必须要有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发展。考证和确认重要的历史遗存、文化现象,为海南自有的原生土壤培植和增添文化养分,为自贸港建设奠定重要的文化基石,的确至关重要。

为此,从文物保护与利用角度,提出几条建议。一是建议提高对峻灵王庙和峻灵王庙碑的保护级别。峻灵王庙现在还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设施和文化环境不配套,保护级别偏低,保护范围较小,保护力度不够,希望县里和省里高度重视,放眼长远,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级别,尽快把峻灵王庙碑认定为一级可移动文物,把峻灵王庙(含峻灵王庙碑)提升为海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是建议文物部门抓紧对峻灵王庙文化遗产进行合理活化利用。县里和省里的旅文部门可站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全新高度,有机结合黎族文化、棋子湾海洋文化和便利的水陆交通等方面资源条件,重新做好峻灵王庙的保护规划,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使之规划、打造成为海南重要的历史人文景点以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品牌。三是建议昌江县定期举办苏东坡、峻灵王、峻灵王庙碑专题研讨会、论坛等,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到昌江开展学术研究,不断挖掘其文化价值,丰富其文化内涵,增强其文化底蕴,展现其文化魅力,不断增强昌江文化自信,大兴昌江旅游文化产业,建设新时代山海黎乡大花园,把昌江打造成为文化特色鲜明、历史遗存灿烂、旅游消费方便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

  参考文献:1. 陈才智《序言——走进苏海》,《峻灵独立秀且雄——苏东坡昌化江遗踪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3月。2. 李公羽《峻灵独立秀且雄——苏东坡昌化江遗踪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3月。3.陈智勇《苏东坡与海南海洋文化》,《苏学研究》,2019年8月,第三期。

(作者现任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时任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二级调研员,曾任海南省文物局局长。全文原载《千年苏学与昌江特色文化聚集地——昌化江东坡峻灵王文化论坛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2110月,第84-90页)

 



COPYRIGHT @ 2025 BY 昌江县博物馆 www.cjxbwg.com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琼ICP备16000255号   技术支持:海南锐点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电视app下载  电视盒子app  电视直播app TV APP  电视宝应用商店  TV BOX接口  星火电视直播海外版  TV BOX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