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县博物馆展厅一角

博物馆志


概   况
【单位类型】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隶属关系】昌江黎族自治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直属
【创建时间】1987年9月
【开放时间】1988年
【所在位置】位于昌江县石碌镇东风路17号文化大楼
【展厅面积】220平方米,办公面积20平方米,库房面积20平方米。
【展厅布局】呈东西走向,框架结构,文化大楼四楼,库房、办公区在三楼。

历史沿革
1983年5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举办文物普查培训班,昌江县文化局派5人参加培训,成为昌江第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文物工作者。
1983年10月,昌江县文化局从文化馆和区文化站抽调人员组成文物普查队,在全县进行了为期4年的文物大普查,为博物馆的设立打下基础。
1987年9月,昌江县编委正式下文成立昌江博物馆,为文化局下属股级事业单位,编制7人。
2005年,昌江县编委下文,博物馆编制5人。

基本陈列
《昌江文物展》是在历年征集文物的基础上充实调整改陈的。本馆展出的文物分为古生物化石、史前文物、历史文物、民族文物四部份。这些文物展现了昌江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概貌,以及多姿多彩的黎族风情。展出的文物数为336件,较有价值的藏品有战国时期的绹纹环形器,汉代的铜釜,七差信冲洞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叉河新石器时代石锛,反映黎族生活的独木舟、生活用具、服饰等。

藏品管理
【藏品来源】主要通过博物馆有偿征集而来,一部份通过田野调查采集和考古发掘而来。
【藏品统计】经登记进入藏品总帐的文物件数为772件,其中古代文物分为化石类、石器类、陶器、瓷器、铜器、铁器、其它金属器七大类,共274件,近现代文物分为陶器、瓷器、武器及其它四大类,共94件,民族民俗文物分为陶器、竹木器、棉麻制品、饰品及其它五大类,共367件,货币主要为清代的方孔钱,共37件。
【重要藏品】绹纹环形器,汉代的铜釜,七差信冲洞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叉河新石器时代石锛,反映黎族生活的独木舟、树皮被、树皮衣等。
【藏品保护】昌江县博物馆现有库房20平方米。

宣传教育
昌江博物馆始终坚持以社会教育为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即通过陈列讲解、不定期举办文物有奖知识问答、文物鉴定等。

科学研究
昌江博物馆主要对民族民俗文物进行研究,撰写了《美孚方言黎族宗教信仰研究》、《从民族学材料看黎族与骆越民族的关系》、《海南省昌江县钱铁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等论文。

合作交流
昌江县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与省内同行进行密切交流。积极参加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

经营管理
【单位性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全额财政拨款
【机构设置】现设办公室、文物收鉴组、文物管理组、文物宣展组等四组一室。
【编制组成】事业编制5名,现在职人数3人。事业编制人员大学学历1人,大专学历2人;专业技术人员3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
【服务项目】以免费发放文物简介为服务观众的特色经营项目。
【观众接待】年均观众人数约为5000人次

COPYRIGHT @ 2025 BY 昌江县博物馆 www.cjxbwg.com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琼ICP备16000255号   技术支持:海南锐点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电视app下载  电视盒子app  电视直播app TV APP  电视宝应用商店  TV BOX接口  星火电视直播海外版  TV BOX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