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农业命脉-石碌水库

文物小知识 | 汉代人的饮食

时间:2024-09-27来源:河北博物院

  图片 1.png

  汉代是中国饮食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其饮食方式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今人蒸煮食物、烹调菜肴、酿造饮料等都能从汉代人那里找到渊源。下面向您介绍汉代饮食生活的一些片段。

 

 汉代的面食 —— 饼 

 

  最早我们的祖先是把粮食蒸成饭、煮成粥或炒成干粮吃,大约从战国开始有了面食,到了汉代石磨出现以后,吃面食才普及开来。汉代的面食统称为“饼”,按照做法的不同分为蒸饼、烤饼、汤饼等,当时还不知道面的发酵,饼都是死面的。做面食(根据汉画像石摹绘)

 

  汉代人如何做肉食 

 

  汉代人的副食以肉食为主,蔬果为辅,肉食的做法有羹、炙(zhi)、炮、煎、熬、蒸、濯(zhuo)、脍(kuai)、脯、腊等10余种。羹——做肉汤炙——肉穿成串,在火上烧烤。炮——完整兽类不去毛,裹泥,在火上烧烤。煎——肉放在水中,熬煮至汁干。熬——同现在的熬,肉加佐料,放入水中煮。蒸——同现在的蒸,肉放入甑中,离水隔火,靠水气熟之。濯——同现在的炸,肉放在热油或沸水中至熟。脍——肉细切生吃脯——肉条或肉片抹盐晒干腊——兽类去毛,经火烘烤,再晒干。

图片 2.png

煮肉图(汉画像石拓片)

 

汉代有了炒菜 

 

  随着炉灶的改进和铁锅的使用,高温速烹成为可能,汉代人开始把菜炒来吃。炒是中国特有的烹调技法,速烹速熟,风味独特,中国菜之所以著名,与炒有很大关系。

图片 3.png

烹饪者(汉画像石拓片)

 

 汉代人发明了豆腐 

 

  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出土的汉画像石上有做豆腐图,说明汉代已能生产豆腐。豆腐的发明,丰富了饮食内容,打开了进一步利用大豆蛋白的途径,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据传豆腐发明人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

图片 4.png

做豆腐图(汉画像石拓片)

 

 汉代人好饮酒 

 

  汉代人好饮酒,街上已有了类似酒馆的饮食店,上层社会的宴饮更是无酒不成席。汉代的酒多为粮食酒,投曲发酵而成,类似于今天的黄酒、米酒,度数最高可达10多度。

  


 汉代人已普遍使用筷子 

 

  先秦时,人们进餐以手取食,到了汉代,已普遍使用筷子。筷子在当时称为“箸”,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筷子。筷子的器形开始是两头一般粗细,东汉后期变为首粗足细。


图片 8.png

持筷进食图(汉画像石拓片)

 

 汉代的灶 

 

  汉代人做饭已经用灶,灶从单火眼发展为多火眼,烧水、煮饭、做菜三不误,烟筒从直突变为曲突,有效预防火灾和室内污染。汉代大墓流行以明器陶灶随葬,这些出土的陶灶形象反映了汉代炉灶的形制。

  

 汉代人每日吃几餐? 

 

  汉代人根据身份地位的不同,每日二餐、三餐或四餐,一般人二餐,王公贵族三餐,皇帝四餐。


图片 12.png

宴饮图(汉画像石拓片)



COPYRIGHT @ 2025 BY 昌江县博物馆 www.cjxbwg.com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琼ICP备16000255号   技术支持:海南锐点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电视app下载  电视盒子app  电视直播app TV APP  电视宝应用商店  TV BOX接口  星火电视直播海外版  TV BOX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