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赏析丨唐代青瓷
唐代不仅是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制瓷业的大发展时期,在此时期各地出现了不同风格的瓷窑体系,并形成了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本次展览中就有不少唐代瓷器出土,其中以瓷碗数量最多,大致可分属于越窑、长沙窑、德清窑。
NO.1 越窑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晚唐诗人陆龟蒙对越窑青瓷的盛赞。越窑青瓷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晚唐至北宋早中期迎来了鼎盛时期,是唐代“南青北白”格局中“南青”的杰出代表。越窑的烧造中心在慈溪上林湖地区,但历年在萧山地区的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不少越窑青瓷器,胎质细腻,釉层均匀,如冰似玉。萧山地区出土的遗物中大多以碗、洗类为主,造型相对单一,碗的个体偏大,这也从侧面表现出,唐代民众生活较为富庶。
NO.2 长沙窑
长沙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石渚湖一带,所以又称铜官窑。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烧制青釉为主,此外还兼烧白釉、绿釉等。其烧制年代可能在唐初。金家浜遗址出土长沙窑部分瓷碗,釉色青黄,朴素端庄,口微敛,造形饱满圆润,施釉不及底,但未见支烧(叠烧)痕迹。
NO.3 德清窑
德清窑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故名德清窑,兼烧黑瓷与青瓷,造型风格与婺州窑、越窑相似。江浙地区德清窑以烧制青瓷为主,但令其闻名的却是黑瓷。地理位置上萧山与德清县相距不远,故此萧山历年考古发掘也出土不少德清窑的遗物。金家浜遗址出土德清瓷器与越窑青瓷相比,施釉较薄,且出土时多有剥釉现象,胎质也差于越窑瓷器,表面上看似乎德清窑的瓷器更像是“批量生产”,以便普通民众使用。
来源:萧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