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农业命脉-石碌水库

迎元旦|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线上文物展

时间:2024-03-01来源:

      元旦的钟声即将敲响,新年的曙光就要来临。在这欢庆的节日里,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通过线上平台连接观众,推出“迎元旦”线上文物展,带大家走进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了解昌江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图片 1.png

 

 

现代黎族踞腰织机

图片 2.png

(二级文物)

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该套工具共7件,有圆形,有方形,有木质的,有竹质的。圆棍有5条,长60厘米,直径在0.5-0.9厘米之间。方木棒长63厘米,宽3.5厘米,厚1.4厘米。最大的方形木棒两头凿有卡槽。

 

近代黎族脱棉籽机

图片 3.png

(二级文物)

年代:中华民国(1912~1949)

该轧棉机长64厘米,宽22厘米,高23.5厘米,摇柄长10厘米,整个轧棉机呈“T”字形,摇柄呈“弓”字形,无纹饰。

 

民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铁钟

 图片 4.png

(三级文物)

年代:中华民国(1912~1949)

铁钟高50厘米,口径35厘米,重35千克。略成喇叭形,挂耳上铸有狮子头,钟身浮铸“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及莲花纹、菊花纹、祥云等图案。

 

清铜权

图片 5.png

(三级文物)

年代:清(1616~1911)

铜权高8.2厘米,圆形,形似现代的砝码。底径3.7厘米,钮高1.6厘米,重405克,顶部有穿孔,上部球形上有一道弦纹,下部套有2厘米宽的泥环。

 

清代官字铁权

图片 6.png

(三级文物)

年代:清(1616~1911)

铁权高6.5厘米,宽5厘米,重190克,心形,方形提钮,一面有一个“官”字,一面形似字,但无法辨认。

 

更新世晚期信冲洞野猪牙齿化石

图片 7.png

(一般文物)

年代:第四纪

化石为野猪下颔骨残断,长10厘米,最宽处6.5厘米,厚3厘米,重0.09千克,黄褐色,可见2枚臼齿相连。

 

更新世晚期信冲洞鹿胫骨化石

图片 8.png

(一般文物)

年代:第四纪

化石呈黄褐色,长14厘米,宽8厘米,厚3厘米,重0.24千克。

 

皇帝洞遗址

图片 9.png

(不可移动文物)

      皇帝洞位于昌江县王下乡牙迫村五勤岭下,坐落在南尧河南面约200米,山前800米南浇河自东向西流进昌化江。皇帝洞洞口朝西北,洞口距岭脚约70米,洞口宽20米,高20米。洞内为可溶性石灰岩结构,东西走向,深约110米,高约30米,面积57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石柱、石床、石盘、石臼栩栩如生。皇帝洞为石灰岩溶洞,洞顶近呈穹状,洞的前半部分地面较平坦,洞的后半部分地表近呈斜坡状,为原来的岩石堆积。在洞内采集到一些磨制双肩石锛和米字纹、网形纹的泥质印纹陶片等遗物,经初步分析,当为海南新石器时代及汉时代的文物。现为昌江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皇帝洞前,小河弯弯曲曲,顺流而下便是著名的大广坝,河两旁是茂密的森林和奇形怪状的石头,景色别致。顺流而下十里,都是悬崖峭壁,峭壁上有自然生成的各色图案,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有的像树,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作“十里画廊”。随着海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昌江县人民政府不断加强皇帝洞的保护和及其旅游设施的建设,迎接闻名而至的络绎不绝的海内外游客。

 

沙地天后庙

图片 10.png


位于昌江县海尾镇沙地村西近100米处。庙宇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正厅内摆放天后娘娘和“老邓公塑像”,前方两旁放有守士两个。据《昌化县志》记载,天后庙建于元末明初,据说庙内原存有元代铁鞭2条和银鞭1条。现天后庙系为沙地村村民于2005年在原址上重建。

 



COPYRIGHT @ 2025 BY 昌江县博物馆 www.cjxbwg.com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琼ICP备16000255号   技术支持:海南锐点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电视app下载  电视盒子app  电视直播app TV APP  电视宝应用商店  TV BOX接口  星火电视直播海外版  TV BOX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