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透过倒流壶看明代磁州窑的发展
打开时间的大门
尘封已久的故事藏在博物馆中
在这里
陈列着千年的春夏秋冬
在这里
沉默的文物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
明代磁州窑黑釉蛟矫龙倒流壶
它通高 19.2 厘米,腹径 12 厘米,底7厘米。壶体呈圆鼓形,壶嘴与提梁相接似龙型,壶嘴为龙头,提梁为拱起的龙身。一人头戴尖顶高帽,双手持物捧于胸前,骑跨于龙颈部。壶通体黑釉,由于烧制的火功到位,形成了酱褐色的窑变效果,为壶体的敦厚造型增添了灵动的感觉。
该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无盖却能正常注水出水,结构上我们称其为“倒流壶”,它利用的是物理上的连通器原理,壶内设计有两个导管,其中一个为连接壶嘴的出水管,另一个为连接壶底孔洞的注水管。注水时,将壶倒置,水从壶底孔洞注入,注水管内外联通,只要壶内水的高度不超过出水管的高度,水就不会从壶嘴流出,使用时,出水管内外联通,水从壶嘴流出。同时此设计还可避免壶盖脱落摔坏的风险,更便于使用者的携带,如此设计可谓匠心独运。
这件明代磁州窑黑釉蛟龙倒流壶出土于邯郸峰峰矿区的李龙潭墓。据墓志中可知墓主人生活在明嘉靖五年至万历三十四年,家籍磁州,居住彭城,以陶冶为业,在短短三十年时间里置办五十余处窑厂,而在明朝时彭城磁州窑正值鼎盛时期,只李龙潭一家就置办50余处窑厂,可见当时磁州窑的规模非常大,有“千里彭城,日进斗金”的说法。这件倒流壶代表了磁州窑的智慧,灵动的造型,创新的设计,是磁州窑历经千年窑火不息的秘密武器。
来源:峰峰矿区文广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