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知节气——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天的脚步到了,但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处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立秋三候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根据黄河流域周边地区景物结合二十四节气特点,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重要的岁时节日,是我国传统的“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贴秋膘”、“咬秋”等习俗。家家户户的餐桌上在这一天都会摆满丰盛的美食,说到美食也不离不开精美的碗具!本期推文为大家展示的文物是福寿翠碗~
福寿翠碗
福寿翠碗,清代,高5.2 厘米,口径11.2 厘米,底径4.0 厘米。敞口, 弧腹, 圈足, 玻璃底。口沿处刻回纹, 腹部刻四只蝙蝠, 间饰四个团寿, 寓意多福多寿多富贵。碗身造型端庄, 翠质晶莹剔透, 薄如绢纸,翠色纯正均匀。雕琢工艺巧妙精湛,属王公大臣用具中的上品。
回纹最早为青铜器和陶器的装饰纹样, 并无吉祥意义。明清以来, 回纹广泛用于织绣、 地毯、 木雕、 瓷器、漆器以及建筑装饰上。因其有整齐划一、 绵延丰富的特点, 便赋予其吉祥的寓义, 即民间所谓的“富贵不断头”。
蝙蝠, 传说中的长寿之物, 名字又与福字谐音, 所以作为吉祥图案纹饰出现在器物上, 寓意幸福如意。
二十四节气已过半
立秋后
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
趋向成熟结果
你准备好迎接秋天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