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农业命脉-石碌水库

昌江黎族自治县民族民俗——黎族絣染

时间:2022-12-02来源:


黎族絣染技艺是一种罕见的技艺,其做法是用白色纱线作经线,绷在长约180厘米“工”字型的架上,用黑线在经线上扎结成各种图案,然后把经线拆下染色、晒干,除去扎结,便可上腰织机织布。

絣染是我国古老的印染方法,黎族称结染,扎染。是先絣染后织布的独特手工技艺。絣染技艺是黎族人民独创的古老染织技艺,是我国染色技艺的活化石。絣染,作为黎锦中一个独特的染织方法,先扎经后染线再织布,把扎、染、织的工艺巧妙地结合一起,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絣染工具、棉线和染料都来自自然,取材容易且没有污染。现代化的机械纺织染色技术无法取代。虽然我国其他民族也有絣染,通常是先织布后絣染,而黎族的絣染技艺是先絣染后织布,不仅丰富了图案的层次,还有朦胧美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宋代之后文献有记载。苏东坡被贬居儋州期间,曾作“峻灵王庙记”(庙位于今昌江黎族自治县境内),其中说到“结花黎”,指的就是黎族的絣染技艺。絣染,史书亦称“缬染”。元代著名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云:“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班斓谓之缬。”元代吕诚《耒鹤集》卷一记载儋、万两州黎族民间普遍使用“缬花黎布”。当时运用结染技艺织成的“缬花黎布”“盘班布”“海南棋盘布”等已是朝廷贡品并行销内地。现在絣染的技艺在我国已十分罕见,在海南也只在昌江黎族自治县和东方市黎族美孚方言区有此技艺传世,在黎族妇女中目前掌握此技术的不过十人,絣染织布的手工技艺已濒危,随着掌握这技艺的少数老年妇女的去世,这技艺很可能会失传,亟需保护。

轧棉籽

图片 1.png

搓棉条

图片 2.png

纺线

图片 3.png


绕线

图片 4.png

染线

图片 5.png

晾晒

图片 6.png


固定纱线

图片 7.png


扎线
图片 8.png

拆线

图片 9.png


编织

图片 10.png


成品1

图片 11.png


成品2

图片 12.png

成品3

图片 13.png



COPYRIGHT @ 2025 BY 昌江县博物馆 www.cjxbwg.com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琼ICP备16000255号   技术支持:海南锐点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电视app下载  电视盒子app  电视直播app TV APP  电视宝应用商店  TV BOX接口  星火电视直播海外版  TV BOX下载